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范认证 >> 正文
师范认证

走出大学课堂,讲好中国故事—探访荆州非遗传承院,采访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通讯员 蔡子怡)近日,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蔡子怡、朱彤、丁余烨、陈钰及英语系教师张婷一行前往荆州非遗传承院,专访国家级非遗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邹传志先生,并实地观摩楚式漆器制作过程。

缘起童年:子承父业的技艺深耕

邹传志与楚式漆器的渊源始于童年。自小接触漆器的他,高中毕业后正式拜身为国家级传承人的父亲为师,系统学习髹饰技艺。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不仅掌握了精湛技法,更深植对漆器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坚守初心:破解技艺传承的枯燥挑战

谈及传承困境,邹传志坦言“枯燥性”是最大难题。楚式漆器制作工艺繁复、工序多达数十道,需长时间专注打磨。但凭借对非遗的使命感,他和同行们以热爱为帆,在重复练习中坚守匠心,让古老技艺在时光中持续焕发光彩。

多元传播:让漆器文化走向世界

为扩大楚式漆器影响力,邹传志积极“走出去”——参与出土木漆器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日韩等国匠人交流技法;走进中小学课堂,以生动讲解播种文化种子。这些举措既为传承注入新灵感,也让更多人领略到楚式漆器的独特魅力。

春晚赋能:非遗破圈的新机遇

谈及2025年春晚对楚式漆器的展示,邹传志难掩欣喜。他表示,春晚舞台让这项非遗技艺迅速“破圈”:知名度跃升激发大众兴趣,定制订单增长为传承提供经济支撑,更吸引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同时,漆器文创产品开发加速,推动产业从技艺保护向市场化、多元化发展转型。

此次探访中,她们几人不仅目睹了楚式漆器从胎体制作到髹漆装饰的精细流程,更感受到以邹传志为代表的传承人对非遗的赤诚。在创新与坚守中,楚式漆器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向未来,成为荆楚文化传承的亮丽名片。

在实践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英语专业始终秉持“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育人理念,构建起“语言+文化+实践”三维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将楚文化精髓转化为国际传播素材,参与荆州市博物馆的讲解词翻译和志愿者活动,与楚王车马阵等景区合作等。此次走进荆州非遗传承院,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又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种“双课堂联动”培养模式,让学生从传统教室走向社会大讲堂,在真实场景中锤炼跨文化传播能力,真正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审核:徐芳 编辑:张文)

最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