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子怡 陈书琴 陈润芝 李宇杭 杨才越 曹源格 卢艺博 张登凯 伏昊 闫玉洁 蔡晓宇 肖博文 向怡欣 陈天雨 邓雅欣)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与企业的衔接,促进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有效融合,10月23-24日,外国语学院组织2025级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前往长江大学沙市附属中学、北门中学、透透皮具、中国石化机械四机有限公司、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公司、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和企业开展观摩与交流活动。
10月23日下午,在徐芳副院长和赵吟主任的带领下,35名一年级新生赴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公司体验学习。在小胡鸭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与引导下,师生们开启了一段沉浸式的品牌探索之旅。负责人首先为大家生动讲述了小胡鸭从一家街边小店,如何凭借独特的口味与不懈的奋斗,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家喻户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峥嵘岁月。创始人胡秀容女士艰苦创业、坚守品质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匠心精神”的实质内涵。在小胡鸭的体验学习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民族品牌的成长脉搏与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在熟悉的语言与文化学习之外,深入了解了本土企业的运营管理、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经历让他们对荆州本地的产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未来运用自身专业特长,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传播优秀企业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为深化英语专业学子对中学教育实践的认知,深化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成效,10月24日下午,王娟老师和梅妮老师带队近40名学生赴长江大学沙市附属中学开展参访学习活动。活动伊始,同学们集中走进长大附中的智慧教室,全程聆听该校英语教师张欣欣主讲的听说课。课后,围绕“聚焦英语课堂实践,共探教学提质路径”主题,沙市区联片教研活动之田家炳教联体教研研讨会同步召开。教研活动结束后,在长江大学沙市附属中学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外院师生有序参观了校园环境与教学硬件设施。此次参访活动,是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化“校地协同育人” 的重要举措。通过 “观摩优质课+参与教联体教研+探访校园” 的多元形式,外院学子既学习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先进经验,也深入了解了基层教育的实际需求。大家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以更扎实的专业素养投身教育事业,为其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在徐芳副院长的带队下,近20名新生走进北门中学,开展学科实践活动。通过艺术教学观摩与生涯规划研讨,新生们对专业分流与未来就业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作为艺术与文化并重的特色高中,北门中学以教学开放日为载体,为参访学生搭建了沉浸式体验平台。在专业教师引导下,同学们先后走进创意画室、音乐排练厅等特色教学空间,现场观摩水彩创作、钢琴表演等课程,深入了解艺术生培养模式。在艺术教学参观环节,同学们走进创意画室与音乐排练厅,现场观摩艺术生的水彩创作与钢琴排练。北门中学校长在参观中指出:"艺术与语言同为人类表达的重要载体,二者的交融能产生独特的文化传播力。"他鼓励英语专业新生在语言学习中培养艺术感知力,未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此次实践活动创新育人形式,实现艺术教育与专业认知的有机结合。参与新生表示,通过沉浸式体验艺术教学,既深化了对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理解,也明确了复合型人才的发展方向。

在侯艳芳老师和李小光老师的带领下,近80名师生赴中国石化机械四机有限公司体验学习。全体师生在公司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深切感受到四机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的企业精神。从最初的修汽车、做配件,到研制出国产首台修井机、自动混浆水泥车,再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四机公司的奋斗史堪称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带队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学生在层层引导中积极思考、深入互动,充分展现了英语学科实践教学的启发性与感染力。在随后的参访活动中,同学们紧跟讲解员的步伐,我们不仅了解到中石化辉煌的历程,同时也对英语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国际化的业务格局同样让我们感到振奋。四机公司自主研发的深井钻机、快移修井机、大功率压裂车等装备,已成功进入科威特、南美等国际市场。这让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专业语言能力在未来参与国际工程技术交流中的用武之地。此次观摩活动不仅为商务方向的学子搭建了展示与提升自我的窗口,也为高校外贸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场景,同时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世界的桥梁,是推动大中衔接、校企协同育人的一次积极实践。

在付小秋副院长的带领下,36名本科新生在湖北透透皮具有限公司,开启了他们的行业体验学习。同学们受到公司董事长胡月梅女士与人力资源部吴总监的热烈欢迎。一个半小时的参访过程中,同学们参观了公司的运营区、销售区、设计区等多个工作区域,企业内部充满了年轻的元素和设计理念,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让大家从多个维度了解到现代电商企业的运行模式。活动最后,大家一起围坐在企业的会议室内,就运营、产品设计、就业、自我发展与规划等话题与吴总监进行了多元且有趣的对话,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透透的开放式价值观和对年轻人意见的尊重。本次活动体现了我院对学生深切的人文关怀,不但创造了同学们了解专业相关就业环境与人才素养要求的实践平台,更进一步强化了我院英语系教学与电商行业的对接联系,为学科教育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积累。

在马天雨老师的带领下,36名学生赴菲利华参访学习。菲利华从一家小厂成长为国际领先的企业,靠的正是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面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攻坚克难,实现了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这给我们大一新生上了生动的一课: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创新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领域时,那一块块经过千锤百炼的石英玻璃,化身为神舟飞船的观察窗、战机雷达的整流罩,在极端的高温、高压和强腐蚀环境下,守护着国家的安全和人类的探索梦想。通过参访,学生们不再将自己局限在“外语”这个单一的标签里。“外语+科技”,“外语+商务”都将是无限可能的未来。掌握外语不仅是掌握一门语言,更是打开跨文化沟通与全球视野的钥匙。在“外语+”的复合背景下,职业发展拥有广阔而多样的可能性。

在汪冬梅老师的带领下,36名学生赴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体验学习。湖北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是美的集团旗下核心冰箱制造基地,成立于1998年8月,前身为小天鹅(荆州)电器有限公司,2009年被美的集团收购,2013年正式更名。公司位于湖北荆州,是国内最大的单体冰箱制造基地,同时也是荆州市首家产值突破百亿元的企业。2022年3月,公司荣获全球"灯塔工厂"称号,成为家电行业智能化标杆。学生们表示,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往习惯于在字母与语法的世界里构建对世界的理解,而今天,则在车间的轰鸣与机械的律动中,触摸到了另一种更为磅礴的“语言”。这座庞大工厂的运作本身,就如同一套精密的“世界语”。流水线的节奏是它的语法,机械臂的协同是它的句式,而最终下线的那一台台冰箱,则是它交付给全球市场的、无需翻译的“完整篇章”。同学们在这里看到了科技与工业如何以其自身的逻辑和力量,完成了一种更直接、更震撼的全球对话。参访过程中,同学们也深刻体会到,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工厂中,语言不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连接技术与世界的桥梁。他们看到,从设备操作界面到国际订单处理,从技术文档编写到跨国团队协作,英语能力贯穿于智能制造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了解到美的产品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同学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不仅关乎语言技能,更关乎如何用英语传递中国智造的价值与内涵。

此次系列行业参访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在真实场景中深化了“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通过走进中学、企业、工厂,同学们在语言学习之外,切身感受到教育实践、产业运营与科技创新的多维图景,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职业方向与个人成长的多元可能。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推进校企协同、校地联动的育人机制,不断丰富英语学科导论的实践内涵,助力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汲取养分,在跨领域融合中成长为中国故事的有力传播者、时代发展的积极建设者。
(审核 王娟 编辑 张文)